纪念中共中央发布“五一口号”75周年活动特别策划 重温一段历史——“五一口号”的由来

人类历史的发展,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交汇的结果。中共中央“五一口号”的起草与正式发布,在时机成熟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,还缘于廖承志的一封电报。

1948年的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快到了,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,给中央发电报,询问“五一”劳动节快到了,中央有什么重要事情发布。廖承志的这封简短来电,当即引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。当时,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崩溃,一个独立、民主、和平、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。该是对外公布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、提出新中国政权蓝图的时候了。时机成熟!条件具备!恰逢重大节日! 于是“五一口号”初稿应运而生!

“五一口号”初稿送到毛泽东的案头,他将目光停留在第5条“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,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,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,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”、第23条“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”和第24条“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,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——中国共产党万岁”上。

毛泽东此时不免思绪万千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救民于水火、追求人民民主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,历来主张“国事是国家的公事,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”,反对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,提出共产党员“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,而无排斥别人、垄断一切的权利。”这一政治主张是得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广泛赞同的。如今,一个独立、民主、和平、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,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自己理想的时候了。

也许是想到这些,或许想得更多更多,毛泽东拿起笔来,将“五一口号”初稿第5条改为:“各民主党派、各人民团体、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,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,成立民主联合政府。”将第23条“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”划掉。将第24条中的“中国共产党万岁”改为“中华民族解放万岁”。

从当时的历史场景来看,毛泽东的这一改动,寓意极为深刻,既源于他的博大胸怀与高瞻远瞩,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准确把握,对统一战线在革命进程中作用的清醒认识。“五一口号”的提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诚意和决心,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,奏响了协商建国的华美乐章,标志着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即将进入崭新时代。